共享清福(三)

点击:4455  发布时间:2013/7/12 13:22:06

(五)、几种泡茶技法

1、传统泡法  

A、特色:道具简单,泡法自由,十分适合大众饮用。
B
、冲泡步骤:
   烫壶: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
.
  倒水: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。

  置茶: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,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,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。
  注水:将烧的水注入壶中,至泡沫溢出壶口。
  倒茶:
  第一步,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,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,俗称“关公巡城”(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,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,有如关公威风凛凛,带兵巡城),注意磨壶时的方向,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,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,如是左手提壶,则反之。
  第二步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,可使茶汤均匀。
  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,当将要倒完时,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,俗称“韩信点兵”。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,至七分满处为好。
  分茶: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,以七分满为宜。
  奉茶:自由取饮,或由专人奉上。
  去渣: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。
  以备后用:客人离去后,洗杯,洗壶以备下次用。

2、安溪式泡法
A
、特色:安溪式泡法,重香,重甘,重纯,茶汤九泡为限,每三泡为一阶段。第一阶段闻其香气是否高,第二阶段尝其滋味是否醇,第三阶段看其颜色是不有变化。所以有口诀曰:
  一二三香气高。
  四五六甘渐增。
  七八九品茶纯。
 B
、冲泡步骤:
  备具:茶壶的要求与潮州式泡相同,安溪式泡法以烘茶为先,另外准备闻香杯。
  温壶、温杯:温壶时与潮州无异,置茶仍以手抓,唯温杯时里外皆烫。
  烘茶:与潮州式相比,时间较短,因高级茶一般保存都较好。
  置茶:置茶量依茶性而定。
  冲水: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。(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)。
  倒茶:不用公道杯,直接倒入闻香杯中,第一泡倒三分之一,第二泡依旧,第三泡倒满。
  闻香: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。(品茗杯在右,闻香杯在右)
  抖壶:每泡之间,以布包壶,用力摇三次。(抖壶是使内外温度,开水冲入后不摇是为使其浸出物增多。这与潮州式在摇壶意义恰恰相反,因为所用的茶品质不同。
 
  注:安溪在福建省南安县西,产茶自古闻名。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铁观音,武夷茶之类的轻火茶。

3、潮州式泡法:
A
、特色:针对较粗制的茶,使价格不高的一般茶叶能泡出不凡的风味。讲究一气呵成,在泡茶过程中不允许说话,尽量避免干扰,使精、气、神三者达到统一的境界。对于茶具的选用,动作,时间以及茶汤的变化都有极高的要求。(类似于日本茶道,只比其逊于对器具的选用
 B、冲泡步骤:

  备茶具:泡茶者端坐,静气凝神,右边大腿上放包壶用巾,左边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,桌面上放两面方巾间放中深的茶匙。
  温壶、温盅:滚沸的热水倒入壶内,再倒入茶盅。
  干壶:持壶在包壶用巾布上拍打,水滴尽后轻轻甩壶,向摇扇一样,手腕要柔,直至壶中水份完全干为止。
  置茶:以手抓茶,视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长短。
  烘茶:置茶入壶后,若茶叶在抓茶时,感觉未受潮,不烘也可以,若有受潮,则可多烘几次。烘茶并非就火炉烤,而是以水温烘烤,如此能使粗制的陈茶,霉味消失,有新鲜感,香味上扬,滋味迅速溢出。(潮州式所用的茶壶密封性要很好,透气孔要能禁水,烘茶时可先用水抹湿接合处,以防冲水时水份渗进。)
  洗杯:洪茶时,将茶盅内的水倒入杯中。

  冲水:烘茶后,把壶从池中提起,用壶布包住,摇动,使壶内外温度配合均匀,然后将壶放入茶池中,在将适温的水倒入壶中。
  摇壶:冲水满后,迅速提起,至于桌面巾上,按住气孔,快速左右摇晃,其用意在使茶叶浸出物浸出量均匀。若第一泡摇四下,则第二泡,第三泡则顺序减一。
  倒茶:按住壶孔摇晃后,随即倒入茶海。第一泡茶汤倒完后,就用布包裹,用力抖动,使壶内上下湿度均匀。抖壶的次数与摇次数相反。第一泡摇多抖少,往后则摇少抖多。
  分杯:潮州式以三泡为止,其要求是,三泡的茶汤须一致,所以在泡茶过程中不可分神,三泡完成后,才可如释重负与客人分杯品茗。 
  注:以上只是潮州的杂派泡法。

4、宜兴式泡法:
A
、特色:此种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,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逻辑的流畅泡法,讲究水的温度。
B
、冲泡步骤:
  赏茶:由茶罐直接将茶倒入茶荷(一种盛茶的专用器皿,类似小碟)。由专人奉至饮者面前,以供其观看茶形,闻取茶香。
  温壶:将热水冲入壶中至半满即可,再将壶内的水倒出到茶池中。
  置茶:将茶荷的茶叶拨入壶中。
  温润泡:注水入壶到满为至,盖上壶盖后立将水倒入茶公道杯中。(目的是为茶叶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洁之嫌。)
  温杯烫盏:将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,以提高杯的温度,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叶。

  第一泡:将适温的热水冲入壶中,注意时间以所泡茶叶的品质而定。
  干壶:执起茶壶,先将壶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,拭去壶底的水滴。
  倒茶: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。
  分茶:将公道杯的茶汤倒入茶杯中,以七分满为宜。
  洗壶、去渣:先将壶中的残茶取出,再冲八水将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。
  倒水:将茶池中的水倒掉。清洗一切用具,以备再用。

5、诏安式泡法:

 A、特色:用于冲泡陈茶,在纸巾上分出茶形,以及洗杯的讲究。

B、冲泡步骤:
  备具:首先将布巾折叠整齐,放在泡者习惯位置,茶盘放在壶的正前方。
  整茶形: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陈年茶,碎渣较多,所以要整形,将茶置于纸方巾上,折合轻抖,粗细自然分开。整理完茶形,将茶叶置放桌上,请客人鉴赏。
  烫壶:烫壶时,盖斜置壶口,连壶盖一起烫。
  置茶:烫壶用的水倒掉后,盖放在杯上,等到壶身水气一干即可置茶,将细末倒在低处,粗形倒近流口,避免阻塞。
  冲水:泡沫满溢壶口为止。
  洗杯:诏安式所用茶杯为蛋壳杯,极薄极轻,洗杯时将杯排放小盘中央,每杯注水约三分之一,洗杯时双手迅速将前面两杯水倒人后两杯,中指托杯底,拇指拨动,食指控制平衡,在杯上洗杯,动作必须俐落灵巧、运用自如,泡茶的功夫高低从洗杯动作就可断定。
  诏安式以洗杯来记量茶汤浓度,第一泡以双手洗一遍,第二泡以双手洗一来回,第三泡则以单手洗一循环,主人喝的留在最后,水溢杯后,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,食指、拇指捏拿倒掉。
  倒茶:持别注意要轻斟慢倒,不缓不急,以巡戈式倒法,第一杯留给自己,因为含渣机会可能比较大,茶流成滴即应停止。以三巡为止,焙火较重的茶,三巡后,香味尽去,皆不取。
  清洁茶具:以备后用  

(六)泡茶礼仪

1、品茶环境

品茶环境应该是整洁、美观、宁静,窗明几净、装修简素、格调高雅,使人有亲切感和舒适感。茶艺讲究野幽清寂,渴望回归自然,这样就会让人尘心洗净,俗念全消,心灵空明,乐而忘返。茶艺还讲究林泉逸趣,如琴棋书画,梅兰竹菊,精舍云林,素手汲泉,红妆扫雪,船头吹火,绿鲜苍苔,松月下,花鸟间等,使人最容易与自然沟通达,到精神上的的升华。所以茶馆内,要有清雅的鲜花、情趣的字画、清洁的环境、柔美的语言、温馨的服务。

2、仪容仪表

习茶之人的外在表现,容貌、姿态、举止、风度,不但体现其文化修养,也可以反映审美情趣,更能赢得客人的好感,提高服务质量。茶艺员的仪表要与年龄、体形、职业和场合相适宜。年轻人宜穿着鲜艳、活泼、随意,体现出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和青春之美;而中老年人的着装要注意庄重、雅致、整洁,体现出成熟和稳重。女性宜化淡妆,显出端庄、美丽、温柔、大方的气质,既尊重他人,又可使品茶者赏心悦目。

3、形体语言

优雅的体态是有教养、有自信的完美表达,善于用形体语言交流,不定式会让你和他人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。

(1)、站姿:头部伸高,后颈项往上伸;肩部放松,自然下垂;胸部上升,腹往里收;臀部里收,女性可两腿稍分开或一条腿稍放前。

(2)、坐姿:轻盈和缓自如地走到座位前,后腿碰到椅子,转身轻稳落座,将右脚与左脚自然摆放。两膝盖要并起,腿可放在中间或两边。坐定后身体重心垂直向下,腰部挺立,上半部保持正直,头部平稳。两腿平视,目光柔和。女士着裙装可将后裙摆抚平后再座,显得自重、文雅。

(3)、行姿:呈直线前进,步履稳健,步幅适度,节奏适中。行走时,头要抬起,目光平视,胸要挺直,背和腰挺起。双臂自然下垂,随着步幅大小和步履快慢而摆动。摆动时手掌心向内,摆幅适度。

(4)、蹲姿:弯下膝盖,双膝并拢,臀部向下,上体保持直线。

(5)、目光:奉茶时,眼睛要看着客人脸上的双眼和嘴之间的三角部位,营造出友好、和谐、尊敬的氛围。

(6)、微笑;发自内心,表现出温馨和谐、亲切友好,待人至诚的气氛。

4、茶礼介绍

常用的茶礼介绍:

(1)、鞠躬礼:分站式和跪式,根据弯腰程度分真行草三种。

站式真礼:两手贴大腿下滑,指尖触至膝盖上沿,同时上半身从腰部起倾斜,上部与下部呈90度,略作停顿,,表示真诚,然后慢慢直起上身,表示绵漫不断的敬意,同时手沿腿上提,恢复站姿。注意鞠躬要配合呼吸,弯腰吐气,直身吸气。弯腰与低头同时,不能只低头不弯腰或只弯腰不低头。

    行礼和草礼与真礼基本相同,只是弯腰时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别呈120度和150度。

    跪式:背颈平直,上半身前倾,双手从膝盖渐渐滑下,全掌着地,两手指尖相对,身体倾至胸部与膝盖之间,留一个拳头空挡,约呈45度,稍作停顿,慢慢直起上身行李:第二指关节着地55度前倾。草礼:仅手指着地60度。

    (2)、伸手礼:五指自然并拢,手心向上,手自胸部自然前伸左手右手均可,敬奉物品简用此礼,一般同时讲请、谢谢!

    (3)、注目礼和点头礼:注目礼即眼睛庄重而专注地看着对方,点头礼即点头致意。一般在向客人敬茶或奉上某物品时联合应用。

    (4)、叩手礼:以手指轻轻叩击茶桌行礼。相传清代乾隆微服私访江南时,乾隆装扮成仆,而太监周日清装扮成主人到茶馆喝茶。乾隆为周斟茶,奉茶。周诚惶诚恐,想跪下谢主隆恩,又怕暴露身份。情急之下,周并拢食指和中指,指键关节弯曲,在桌面上作跪拜扣击,以后这一礼节在民间广为流传,表示敬意。

(5)、寓意礼:如凤凰三点头,表示向客人三鞠躬、斟茶、烫壶右手顺逆时针回转,左手作顺时针回转表示欢迎客人来、来、来。还有壶嘴不能正对客人。有柄的杯要将杯柄放在客人的右手边。

四、茶道简介

(一)茶性、茶品与茶德

1、茶性:是茶之生长、体型、特色、内质的外在表现,是茶品和生性的“复合体”。茶性微寒,但味醇而不烈,让人提神醒脑,茶生长在烂石,砾壤不失坚强本性。苏东坡赞扬为:“风味恬淡,清白可爱,容貌如铁,资质刚劲”。人享用时,色彩迷人,茶汤晶莹清澈,天然清香,幽雅淳朴。因此,茶性是清纯、雅淡质朴的。“茶,其性精洁,其味淡洁,其用涤烦”(唐裴汶语)。

茶与酒比较,性格迥然不同:

酒:豪爽、勇猛、讲义气的汉子,生命的野烈;

茶:文静、宽厚、重情义的书生,智慧的静穆。

酒:生命中增加一种追求和张力,饮前清香诱人,饮后使人意气用事,昏寐。

茶:生命中增加一种清纯和智慧,饮前清香诱人,饮后使人清醒清新、纯正。

2、茶品如茶性:茶品是指人们从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茶的象征性品貌,这里的品貌不单指品类,还可以指外形和内质,陆羽称茶树为嘉木,指茶乃“精行俭德”之品。茶品的意义是被人们不断地挖掘和重视的,被茶人赋予在普遍意义上的特殊内涵。

茶品是人间纯洁的象征。茶从采摘、烘焙、取饮均需洁净。如长阳地区菜茶时应由未婚少女穿戴整齐去采,不能让不干净的东西接触茶树,文学作品中关于茶的品性的描写:“性洁不可污”(韦应物),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(苏东坡)等;茶的品性在茶具的衬托下,集色,香、味美于一体,让人赏心悦目;茶境与佛境相通,茶禅一味:“茶洗尘心,涤凡虑”。茶烟是茶品中形神的象征物。茶在我国反映了各种文化风貌和人文思想,茶品有人品之喻,茶品之精细、灵性,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,茶品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。

品茶有助于缅怀过去,遥瞻未来,或独浸溺于畅想构思之中,或有助于朋友间隽言妙语之谈兴,以茶为友、以茶会友由此而来。

另外,茶性还表现为幽。明田汝成描写龙井地时:“林木越幽古,石鉴平开,寒翠甘澄,深不可测,疏间流淙,泛泛然不舍昼夜,闲花寂草,延缘其旁,或隐或现。苍山围绕,杳非人间,时闻鸟韵樵歌,响答虎谷”。茶性之幽,在当代社会体现为返朴归真。

茶性延伸到人们生活领域的精神体验,表现为一种理解,一种静观,一种品鉴,一种回味。

3、茶德:是陆羽提出的精行俭德,唐刘贞亮提出“以茶敬闷气,以茶驱睡气,以茶养生气,以茶除疠气,以茶利仁礼,以茶表敬意,以茶尝滋味,以茶养身体,以茶可雅行,以茶可行道”。当代茶圣庄晚芳提出廉美和敬的茶德,解释为“廉俭育德,美真康乐,和诚相处,敬爱为人”。

当代茶德能唤醒人们的悟性,纯化人的心灵,端正人的信念与行为。总之,茶品、茶性、茶德是相互联系的,是茶文化真善美内涵的阐述,能启发人们修身养性。

(二)喝茶、品茶、茶艺、茶道

1、喝茶:茶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,国人开门七件事:柴米油盐酱醋茶。饮茶在人们生活中居重要地位,也为人类生活增色不少。我国是喝茶历史最悠久,喝茶人口最广泛,喝茶方式最多样的国家。

喝茶,既然高雅,又大众化,是俗中有雅、雅俗同好,无论茶圣、茶人、茶民各有所好,各得其乐。

唇焦舌干之时,茶是解渴释燥的佳品。农夫劳作、运动比赛、教授讲课之作,捧大笑 碗米喝个饱,其畅快之感是雅士们再也体会不到的。

只求解渴,补充水份,对茶水、茶具不讲究称喝茶。

2、品茶:品茶是招待客人的一种手段,客来敬茶,表示敬意。客人朋友之间饮茶,一盏浅住,清气馥郁,友情缓缓流动,谈兴徐徐舒张,渐入朋友、知己之间灵性的深相映照,既是一种生活性趣,又是一种精神享受。

品茶,还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。闲暇品茶,精神得到松驰,烦恼得以解除,这种饮茶方式有一定的讲究,饮茶中间有品茶。另外,亲临山水美景之处品茶。如到杭州西湖细啜龙井茶、虎跑水,去无锡惠山品尝碧螺春和惠山泉,到长兴顾诸山去品紫笋茶和金沙泉,去黄山云谷寺尝一尝云海雾天中的黄山毛峰,去九曲溪畔领略武夷大红袍的韵味。

品尝山水孕育的佳茗,对茶、对水、对茶具、对环境都比较讲究的喝茶,就叫品茶。

3、茶道:对茶的品饮,除了日常的喝茶之处,还有雅致讲究的一面,这种讲究,有方法技艺的掌握,有感情礼仪的寄托,有人生哲理的参悟,古人称为茶道。

喝茶的四个层次:

喝茶:茶作为饮料,大碗海饮、解渴;

品茶:注重茶的色香味,讲究水质,茶具细饮;

茶艺:讲究环境、气氛、音乐、冲泡技巧,人际关系等。

茶道: 陶治情操,品味人生,参禅怪道,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,这是饮茶的最高境界。

(三)茶道及其精神

最早提出茶道一词是唐代的封演,曾任吏部朗中。他在《封氏闻见记》卷六《饮茶》中说:“楚人陆鸿渐为茶论,说茶之功效,并煎茶炙茶之法,造茶二十四副以都统笼贮之,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,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”。封演最早使用了茶道的字眼。茶道一词在我国已使用了1200多年。但是,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。

茶道,既包含了“克明峻德、格物致知、以身许国、穷通兼达”的儒家思想,也包含了“天人合一、宁静致远、道法自然、守真养真”的道家哲学理念,还包含了“茶佛一味、梵我如一、普爱万物、见性成佛”的佛家宗旨。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平和敦厚、崇尚自然、重生原生、追求怡真的个性。

茶道是精神内涵,世界各国虽然不尽相同,但理念是一致的。

1、日本茶道精神四谛:和敬清寂

和:主人对客人和气,客人及茶事活动和谐

敬:表示互相承认,互相尊重,上下有别,有礼有节

清:要求人、茶具、环境,清洁清爽,没丝毫可虎

寂:茶事活动要安静庄重,态度严肃认真

2、韩国茶礼:清敬和乐

韩国的茶礼思想,主要指茶人在凡事上不可过度,也不可不及。表现为积极乐观的精神。

3、台湾中华茶艺协会通过的茶道精神为总结为清、敬、怡、真四个字。

清:清洁、清静、清寂、清廉

敬:敬重他人,对已谨慎

怡:快乐、怡悦、生理和精神上有一种享受

真:启发智慧和良知,使人俭德行事,淡泊明志。

4、我国茶道:庄晚芳提出:“廉、美、和、敬”的释为“廉俭育德、美真康乐、和诚处世、敬爱为人”。

5、陆羽茶道:我们总结为:清和俭怡健

五、茶文化简介

  (一)茶文化的概念

在讨论茶文化问题之前,必须先弄清什么是文化。

按文化学的定义,通常使用的文化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的文化,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,也就是说,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,都属于文化的范畴。狭义的文化,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,即精神财富,如文学、艺术、教育、科学等等,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。

茶文化也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。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“精神财富”的部分。

茶文化的四个层次

1、物态文化: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,即有关茶叶的栽培、制造、加工、保存、化学成分及疗效研究……等等,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、水、茶具以及桌椅、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。

2、制度文化: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。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,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,称之为“茶政”,包托纳贡、税收、专卖、内销、外贸……等等。史料记载,商周时期,茶是用来纳贡的,从唐代建中元年(780)开始,对茶叶征收赋税:“税天下茶,漆、竹、木,十取一。”唐大和九年(835)开始实行榷茶制,即实行茶叶专卖制。宋代蔡京立茶引制,商人领引时交税,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。自宋至清,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,设茶马司,实行茶马贸易,以达到“以茶治边”的目的。对汉族地区的茶叶贸易也严加限制,多方盘剥。

3、行为文化: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,通常是以茶礼、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。如宋代诗人杜耒“寒夜客来茶当酒”的名句,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;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;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,称“茶礼”,送“茶礼”叫“下茶”,古时谚语说:“一女不吃两家茶”,即女家受了“茶礼”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;还有以茶敬佛,以茶祭祀等等。至于各地、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,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各式也如百花齐放,美不胜收。

4、心态文化: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、审美情趣、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。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,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,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;反映茶叶生产、茶区生活、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;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,上升至哲理高度,形成所谓茶德、茶道等等。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,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。

广义的茶文化应该由上述四个层次组成。但是第一层次(物态文化)中早已形成一门完整、系统的科学——茶叶科学,简称茶学。第二层次(制度文化)属于经济史学科研究范畴。所以作为新兴的学科,茶文化学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过去比较薄弱的第三、第四两个层次,也就是狭义的茶文化。

(二)茶文化的作用

关于茶文化的作用,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
1、倡导科学饮茶——保健养身。茶的药用价值是在人类生活中发现和应用的。陆羽《茶经》对茶的药理作用的阐述是“茶,味至寒。若热竭、凝闷、目涩、四肢烦、百节不舒,聊四五啜,与醍醐、甘露抗衡也。”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指出,“茶苦而寒,最能降火,又兼解酒食毒,使之神思清爽,不昏不睡,此茶之功也。煎浓饮,吐风热痰涎”。苏东坡认为饮茶胜于服药,曾有“何须魏帝一瓶药,且尽卢仝七碗茶”的著名诗句。这是古人对茶的防病养生作用的肯定。现代科学发现,茶叶的化学在分有600多种,包括有机化合物500多种,无机盐类30多种,微量元素600多种,包括有机化合物500多种,无机盐类30多种,微量元素20多种,其中营养成份300多种,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需要,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
总之,茶是低脂肪、低热能的天然保健饮料,是人类最安全、最理想的绿化饮料。在当前自然环境污染严重、生态失衡的情况下,应提倡不吸烟、少喝酒、多饮茶、饮好茶,以茶养生,用茶保健。

2、实践茶道精神——心灵养生。中国茶道就是饮茶之道(品茗的艺

术)和饮茶修道(怡道养性、熏陶德化)的统一,是茶事与文化、修养、教化的统一。心灵养生即心灵保健,其关键在于心理平衡,保持心境清纯之气。现代医学证明,人的心理平衡,内分泌正常,使情绪稳定,心境平和,抵抗力增加,生命力旺盛。要解决心理失衡,促进心理健康,则有赖于人的高尚道德、优美情操,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在人格心理。

陆羽《茶经》说,茶之为饮,最宜精行俭德之人。概括茶道的精蕴。陆羽把饮茶这一物质生活,导向重视人文精神及心灵升华的新境界,把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贯穿于茶事过程。

现代社会,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充裕和满足,而且更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满足。以茶德为中心的茶道精神,完全能够作用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,提供人们心灵养生的精神食粮。现代生活节奏加快,人们常常处于精神紧张、身心疲劳的状态,容易出现心浮气躁,心理失衡的情况,甚至出现迷恋金钱,走上物欲膨胀的境地。适量饮茶休闲,不仅可以提高生活情趣,而且可以发扬茶道精神,实践茶德,收到以下社会功效。

第一,闲寂、雅静,是舒缓化解生活压力、繁忙、喧嚣、紧张的“轻松剂”。

第二,和敬、平和,是以礼待人,以诚处世,互敬互帮互勉,促进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,促进社会稳定的“润滑剂”。

第三,廉俭、高洁,是摆脱名利缰锁羁绊和拜金、拜物的困惑淡泊名利,克服患得患失,泰然对待人生顺意与逆境的“平衡剂”。

3、弘扬茶文化——开拓创新发展。中国茶文化在自然物质基础上产生,又是自然物质的意识改造的产物,是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、科学的进步、社会的前进而逐步演进的。茶文化大体经历了启蒙(三国前)、萌芽(晋、南北朝)、形成(唐)、兴盛(宋)、普及(明清)的发展过程,延续至今。在新世纪,中华茶文化必须与时俱进,既要继续传统,又要在弘扬中创造,在开拓中发展。只有这样,才能发挥茶文化独特的文化潜力,永葆其美妙之青春,再铸新辉煌。

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在时代的发展中,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:探讨茶道,以善化人心;体验茶道,以净化社会;研究茶道,以美化生活;发展茶道,以文化社会。让我们学习茶文化,共享品茶清福,共建和谐社会!

(本文为茶文化培训的讲课稿)

上一篇:共享清福(二)